- · 关于申报吉林大学科研院科技开发办公室(国内合作处)人才派遣(II类)人员参加笔试的通知[11/26]
- · 关于公布吉林大学2020年度第二批 “鼎新学者”进入学校会议评审人员名单的通知[11/24]
- · 关于公布吉林大学2020年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招聘考察人选的通知[11/18]
- · 吉林大学2021年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公告[11/18]
- · 吉林大学2021年专职辅导员招聘公告[11/18]
- · 吉林大学科研院科技开发办公室(国内合作处)人才派遣(II类)人员招聘启事[11/17]
- · 关于公布参加吉林大学2020年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招聘复试人员名单及开展考核工作的通知[10/14]
- · 关于公布参加吉林大学2020年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招聘初试考核人员名单的通知[10/12]
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
作者:赵现海
关键词: 长城 北方族群 “反噬效应” 生态界限
摘要: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为加强防御,在北部边疆长期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,明代在海洋空间面临实质性挑战后,在东部近海地区也开始构建了长城防御体系。长城一方面起到了有效的防御作用,但另一方面,由于被动特征,无法彻底解决来自北方族群与东部海域的威胁,反而产生“反噬效应”,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与社会动荡,甚至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,这是影响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重要因素。长城虽然是政权之间的界限,却并非族群之间的界限,而是一条生态过渡区的界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