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关于申报吉林大学科研院科技开发办公室(国内合作处)人才派遣(II类)人员参加笔试的通知[11/26]
- · 关于公布吉林大学2020年度第二批 “鼎新学者”进入学校会议评审人员名单的通知[11/24]
- · 关于公布吉林大学2020年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招聘考察人选的通知[11/18]
- · 吉林大学2021年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公告[11/18]
- · 吉林大学2021年专职辅导员招聘公告[11/18]
- · 吉林大学科研院科技开发办公室(国内合作处)人才派遣(II类)人员招聘启事[11/17]
- · 关于公布参加吉林大学2020年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招聘复试人员名单及开展考核工作的通知[10/14]
- · 关于公布参加吉林大学2020年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招聘初试考核人员名单的通知[10/12]
民国保甲诉讼与甘肃乡镇保长的角色游移
作者:柳德军
关键词: 民国时期 保甲诉讼 甘肃 乡镇保长
摘要:20世纪30年代的甘肃乡村社会,战乱与贫困相依相存。抗战时期繁苛的兵役田赋不断压榨着民众的生存资本。乡镇保长作为国家行政体系的最基层,在征粮纳赋中首当其冲,民众与乡镇保长的关系势难缓冲,呈讼案件迭出不穷。甘肃省、县政府在迫切需要乡镇保长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境下,亦不得不对拥有地方人脉资源的乡镇保长多加拉拢。与此同时,国民政府保甲制度的推行,打破了乡村社会既有的权力平衡,国家行政体系与乡村势力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碰撞与交融。传统的乡村权力结构发生变异,乡村士绅阶层出现分流,一部分退出乡村社会的权力体系,一部分不得不与地方豪绅沆瀣一气,更有一部分地痞流氓乘隙而入,充当了国家权力与地方势力相互融通的工具。
上一篇: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
下一篇:德意志之名:德国国名的起源与国号的演变